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己酉乱后寄常州使君侄

汪藻 汪藻〔宋代〕

草草官军渡,悠悠敌骑旋。
方尝勾践胆,已补女娲天。
诸将争阴拱,苍生忍倒悬。
乾坤满群盗,何日是归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官军仓皇渡江南逃,金兵却悠然自得地乘势南下。
就像勾践卧薪尝胆,女娲炼石补天一样,复国中兴之路虽然十分艰辛,可是还是大有可为。
然而各路将领纷纷袖手旁观,致使国家日益陆沉,民不聊生。
现在到处都是金兵,诸将抗敌无方,怎么进行抗敌斗争,多久才是收回国土的日子!

注释
敌骑:敌人的骑兵。
阴拱:谓暗中坐观成败。
倒悬:比喻处境极其困苦或危急。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建炎四年(1130)下半年。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十一月,金兵大举南下,攻陷建康(今江苏南京市),十二月攻陷常州(今江苏常州市)。继而破江东诸郡,挥戈直抵越中。建炎四年(1130)正月,宋高宗赵构乘船沿海南逃,明州(今浙江宁波市)失陷。“靖康之乱”后费尽艰辛建立起来的南宋王朝,顿时岌岌可危,江南百姓遭受空前劫难。由于韩世忠岳飞等爱国将领率兵还击,五月,迫使金兵退回到江北。当时,汪藻正在朝中任职。他看到国难当头,百姓惨遭涂炭,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忧虑和愤慨,写下了这首忧国感时的诗篇。

参考资料:完善

1、 吕进.《爱我中华诗歌鉴赏·古代二分册》.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3.52-53

赏析

  诗人在开头两句直截了当地描绘出己酉之乱的景象,点明了令人耽忧的危难局势,诗人的感情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抒发的。“草草”二字,尽显南宋官军退逃时无心抗战、匆忙慌乱之状,“悠悠”一词则活画出金兵所向无阻、趾高气扬的神态。两相对比、触目惊心。这两个叠音词的使用,还巧妙地传达出这场劫难的规模巨大和时间的长久,可谓精炼贴切,言约意丰。作为宋军从北向南退守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长江,旋即也成为敌人的悠悠饮马处,国家所面临的空前危难就自不待言,诗人的忧虑也就不言而喻了。

  次联的写法非同一般的紧承首联,而是宕开一笔,去回顾己酉乱前曾出现的令人欣慰的局面。先用越王勾践故事:勾践立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己酉乱后寄常州使君侄》首联中的“草草”凸显了宋军渡江南窜仓促慌乱的狼狈相,“悠悠”极写敌人骑兵目中无人、趾高气扬的骄态。两个叠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突出表现了作者对于懦弱官军的失望、对嚣张敌人的憎恨。此诗反映了官军腐败无能自私、敌人猖狂侵扰、人民生活痛苦、天下混乱一片的社会现实。抒发了作者对金兵的无比痛恨、对宋朝统治者的强烈谴责、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汪藻

汪藻

汪藻(1079~1154)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字彦章,号浮溪,又号龙溪,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汪谷之子。先世籍贯婺源,后移居饶州德兴(今属江西)。早年曾向徐俯、韩驹学诗,入太学,喜读《春秋左氏传》及《西汉书》。崇宁二年(1103)进士,任婺州(今浙江金华)观察推官、宣州(今属安徽)教授、著作佐郎、宣州(今属安徽)通判等职。《全宋词》录其词4首。 341篇诗文  23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屈原塔

苏轼 苏轼〔宋代〕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梅花引·荆溪阻雪

蒋捷 蒋捷〔宋代〕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苏辙〔宋代〕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 ,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